无论你是从郁达夫笔下的阴历年边着纱衫,野人篱落开秋花的冬日光景认识了江南;亦或是从萧沐雨眼中的,轻叩纱窗,十里长亭,读出潜藏在错落砖瓦间,独属江南的惆怅。似乎江南街巷中,被绿苔覆盖的砖瓦、几许青烟腾空的巷口,对身处水泥森林的人们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相较于黄龄从前作品中难以掩盖的经验唱功,此次《入画江南》因由中国著名词作家海雷填词,将词对于歌曲意境的呈现,提升到了一个此前国风作品难以比肩的高度。因歌曲涵盖的江南美景之多、表达的江南意向之明晰、词曲的国风特色之浓郁,黄龄的该首《入画江南》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乐坛“清明上河图”的美称。
戏剧唱腔浅吟,配合承载的字词,将歌曲开头打扮成戏剧开场缓缓展开,画为承载物,以笔墨为景别“托梦”,以落款分辨前世今朝,引人入戏。紧着这,歌词以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作为关联意境,用“一城天晴一城雨”对应“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关于情与爱的诗词戏曲,在烟雨氛围渐厚中,醉意也不知不觉变得厚重。
知名音乐人丁培峰在作曲方面极具音乐匠人精神,一曲一调透露着国风韵味,将一幅江南画卷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听众的耳边镌刻在听众的脑海。
豫园一抹香茗酌一杯飘逸
在黄龄轻柔声线的诉说下,鼓点渐至,国风乐器与现代鼓点的结合给人以一种灵动飘逸之感,结合歌词登山赏花逛庙会,车水马龙、孩童嬉戏、货运往来,人们纷纷前往寺庙祭拜,关于江南街巷的景色在接下的意向中纷繁而至——零落的古筝配着萧瑟合鸣,黄龄飘然的歌声轻盈地在画卷中点落,将桥面、鸳鸯、细雨等景色缓缓勾勒,没有其他国风歌曲浓墨重彩的渲染,三五两点轻巧吟唱便是雨中江南。
一方天地一潮汐让人入迷
整首歌曲在呼应首段的“豫园一抹香茗 酌一杯飘逸”中,随着乐器声的渐渐暗淡,江南戏段也到了落幕,只剩屡屡的烟火随着音乐声骤然而止后隐隐飘曳。繁华的街角巷口,轻柔正好的音色,国风曲调与诗意浓厚的字词,引人入胜。国外媒体赞誉说《入画江南》是中国歌坛的“清明上河图”并不为过,它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的百景百态,艺术感十足,足以让人们通过音乐的形式感受中国的东方国韵之美。